納米二氧化硅如何進行表面改性?
納米二氧化硅具有粒徑小、比表面積大、生物相容性好等優(yōu)點,具有表面界面效應、小尺寸效應、量子尺寸效應等優(yōu)點。
但納米SiO2表面存在大量的活性羥基,親水性強,容易形成團聚或二次聚集,不利于其在材料中的分散,從而影響材料的結構和性能。因此,有必要對納米二氧化硅進行表面改性,以保證納米二氧化硅的穩(wěn)定儲存,提高其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分散性。
納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方法很多,可分為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。
一、納米二氧化硅的物理改性
納米二氧化硅的物理改性主要是通過吸附、包覆等物理功能將改性劑吸附到納米二氧化硅表面,改變其表面性質,從而減少團聚,提高分散穩(wěn)定性。
納米二氧化硅的物理改性劑主要有表面活性劑、金屬氧化物和聚合物。
采用物理方法對納米SiO2進行表面改性,可以制備出多種涂層材料,滿足不同應用的需要。然而,由于納米二氧化硅粒子在范德華力和靜電作用下的簡單吸附或包覆,使得有機相與無機相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弱。當溫度、pH、壓力等環(huán)境條件發(fā)生變化時,會發(fā)生明顯的相分離。
二、納米二氧化硅的化學改性
納米SiO2的化學改性主要是利用納米SiO2表面的大量羥基與改性劑反應,降低羥基數,改變粒子表面的親水性和疏水性,并根據需要引入不同的基團,擴大納米SiO2的應用范圍。
(1) 偶聯劑改性
硅烷偶聯劑是納米二氧化硅改性中應用最廣泛的偶聯劑,它可以與納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羥基縮合形成硅氧鍵。
用偶聯劑對納米二氧化硅進行表面改性時,偶聯劑必須經過水解才能與納米二氧化硅反應。水解物的自縮合會阻礙水解物與二氧化硅表面羥基的反應,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偶聯效率,使納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不完全。
(2) 醇酯改性
醇酯法是在高溫高壓下,脂肪醇與納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羥基反應,改變二氧化硅表面的潤濕性。
與硅烷偶聯劑法相比,醇酯法具有改性脂肪醇價格低、合成容易、結構易于控制等優(yōu)點。但改性效果受醇烷基鏈長的影響,需要在高溫高壓下進行,對反應條件要求較高。
(3) 聚合物的接枝改性
在納米SiO2表面以特定的方式接枝聚合物,可以有效地改善納米粒子的疏水性,提高納米復合材料的界面親和力。接枝聚合物的長鏈結構能與基體聚合物發(fā)生鏈纏結,使改性更加均勻、緊湊。同時,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接枝單體和接枝條件,使改性更具多樣性和可控性。
聚合物接枝改性納米二氧化硅按接枝方式的不同可分為“分級到”和“分級自”。
“分級到”法通常是指將末端官能化聚合物共價連接到納米二氧化硅表面。
“分級自”的原理是利用納米SiO2表面的大量羥基引入陽離子、陰離子或自由基等活性點,在納米SiO2表面引發(fā)聚合反應,然后在納米SiO2表面引發(fā)周圍單體的聚合,制得聚合物生長在納米SiO2表面。
“接枝自”法通過原位接枝預聚物鏈段引入聚合物,空間位阻不限制活性起始位點較小的單體分子的接枝生長,因而具有較高的接枝效率。然而,在與材料復合的過程中,納米SiO2表面連接的長鏈聚合物可能發(fā)生纏結,使相鄰的二氧化硅再次團聚,不利于其在聚合物中的進一步分散